
长达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,对打工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,不仅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前景、未来的规划,甚至还让一大部分人成了“无业游民”。
虽然现在疫情已经远去,可是曾经留下的“阴影”还在。但为了生活,很多人不得不外出打拼。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“北上广深”4个城市中,因为以上四个城市在我国诸多城市中,经济实力排在最前列。
按理说,经济越发达的城市,找到工作的概率就会非常大,可能在以前的确如此,但最近好像在广东、上海出现了反常情况:就业变得非常困难,打工人们都慌了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一、就业形势严峻
谈论为何上海、广东会出现“打工难”的情况之前,我们可以先聊一聊近来的就业形势。大家都知道近几年的就业形势非常难,那为什么会难呢?
2022年,我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总共为967.26万人,在2023年直接就突破了千万大关,达到了1158万人。他们在毕业之后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,是要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。
如果继续深造,面临的将会是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场景;如果是找工作,也会面临“找工作难”的情况。
本以为在疫情结束之后,各大企业会呈现出“百花齐放”的状态,但现实情况却是,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冲击,很多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、资金不足的情况,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对员工的需求,甚至不招。
退一步讲,有些企业坚持住了,并放出一些招聘名额,但其中竞争非常大,如若企业还要求具备相关经验,对于一群大学生活在疫情中度过的毕业生而言,是多么难的要求,所以,一定程度上,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“不平衡”也造成了就业难的情况。
有一句非常出圈的话——“脱下孔乙己的长衫”,简而言之,就是要让接受过十几年学校教育的学生,不要好高骛远,先把自己养活再说,但是“孔乙己的长衫”真的“好脱”吗?每位学生真的可以达到吗?并不一定。
有些人愿意脱下自己身上的“长衫”,虽然其中的过程非常艰难,但他们选择顽强生活;还有一部分人,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,秉持着“宁缺毋滥”,这一方面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的情况,因为毕业生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改变。
对于老一辈人来说,也许工作是“养家糊口”的重要工具,只要能有可观的工资,工作内容是什么无所谓,但对于现在的很多毕业生而言,他们更多是追求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,这也是老一辈人给他们的底气。
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的情况,并不是因为一个原因,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但它们最终都显示了一个情况——就业形势真的严峻!
虽然难,但是很多人为了生活,不得不外出打拼。于是,选择一个经济发达、好就业的城市就显得多么重要。
二、广东,上海出现反常现象:打工难
很多人在疫情结束后,选择了“北上广深”中广东和上海,想要大展拳手,但其中出现的反常情况却让诸多打工人们心慌不已。
通常情况下,在经济发达的城市,商业街中都是人满为患,但现在却是人烟稀少,甚至还有很多店铺出租的景象;不仅如此,之前就在上海、广东生活的打工人表示,他们在工厂中是靠着加班挣得更多钱,但是因为没有订单,每个月只能够拿到一些保底工资,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存在问题。那为什么在经济强盛的广东和上海中会出现如此“反常的现象”呢?
上述讲到了很多工厂都接不到订单,这是因为有部分外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从中国转到了其他国家,所以才会造成有一些工厂接不到订单的情况,也间接导致了打工人的困难。
而且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避开“广东”和“上海”,在其他城市中存在的情况,在这两个经济实力强盛的城市中同样存在,而且求职人数更多,无论“脱不脱下长衫”,就业竞争压力都非常大。
三、应该怎样面对就业难的问题
无论是在广东、上海等大城市,还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,都应该找到正确方法面对“就业难”的情况。
最主要就是提升自身竞争力,无论在什么时候,这都可以排在第一位。通过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,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,不仅可以找前辈交流,也可以利用现如今非常发达的互联网,观看培训课程、自学新技能。
同时还可以拓宽就业渠道,有时候可能是因为“信息差”的原因,所以才会和“好工作”失之交臂,可以主动寻找其他可能的机会,比如社交媒体平台、校友关系网等等;在求职过程中,一份“简洁、高效”的个人简历也十分重要,一定程度上可以给面试官留下良好印象,切不可马虎大意。
无论是在大城市中找工作,还是在小城市中,都要保持积极心态。因为找工作无非两种结果,一种是应聘上了,一种是没有。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,都应该冷静、理性面对。
面对就业难题时,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。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,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机会。同时,利用这段时间来进一步提升自己,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参与一些志愿工作,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,切不可颓废、堕落。
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,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但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坚持,灵活应对,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,以增加成功就业的机会。希望每位打工人都能打破“就业形势严峻”的魔咒,最终成功找到自己心仪的那一份工作。
